首页 > 武林杂谈 > 正文

剑侠编年史 血染战衣永乐之战

2009-12-21 09:23:09

  历史背景:北宋元丰五年(1082)初,宋神宗命令给事中徐禧主持修筑永乐城。永乐城主体城堡位于今横山县党岔乡与榆林市鱼河堡紧邻石峁村的龙家寨山上,在其周边还依山势建成12个寨堡。同年9月,西夏派大将叶悖麻率20万兵向刚刚竣工的永乐城发起进攻。城破后,徐禧、高永能、李舜举等200多名将校战死,士兵和役夫损失20多万人,永乐城及所有堡寨被西夏占领。消息传到京师,宋神宗面西痛哭,史称永乐之战。

  徐禧望着天边的夕阳发呆,任由茶凉。他的夫人望着他摇了摇头,也不忍打扰他,只是为他披了件外衣,便独自退了下去。

  为了修筑这永乐城,他每天都是这样,望着天边发呆,一想就是几炷香的时间。

  思绪飘落到年少时,徐家乃是书香世家,祖父多年前变卖家产,创办了金湖书院,因多请名师授课,一时名声大起。苏东坡曾以:“水阁凉亭驾碧虚,亭亭华表向门闾。力田岁取千钟稻,教子家藏万卷书。”来提诗颂赞。而徐禧作为学生,却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天赋,诗词音律,不过尔尔。但他胸中早有大志,经常随先生周游四方,了解时事,用心去了解古今事变,直到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那个人。

  徐禧呷了口茶,眉头不禁一皱,凉茶味颇苦,他叹了口气,想到自己如今的境况,却也正似茶凉般,苦口不堪。他不怕死,心里只担心完不成那个人交给他的使命。

  时值宋神宗当朝,为抵御外敌,宋神宗重用朝中改革派,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给北宋带来一线生机。王安石,作为改革派的领袖站了出来,而正当少年的徐禧,一气写下《太平治策》三卷二十四篇,并托去应试的弟弟转交给朝廷。王安石收到徐禧的《太平治策》二十四篇后,十分欣赏,正任当朝宰相的他,将《太平治策》呈送神宗阅览。神宗阅后,认为徐禧上书的《太平治策》切中时弊,表示赞可,随即授予徐禧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房习学,徐禧从此走上仕途。

  “大将军,此刻你还有心思赏风景么?!” 旁边传来的声音打断了徐禧的思绪,这让他有些恼火。转过身去,大将高永亨正一脸不满的看着他。

  “西夏此番率20万大军前来攻城,永乐新立,断不可抵此敌,我看我们还是先撤退,等朝中援军到了,再与其一决雌雄。”

  徐禧冷笑一声道:“荒唐,小小西夏,手下败将,还敢前来送死!高将军莫不是怕了?”

  “属下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只不过永乐城小,无水无粮,攻不能攻,守不能守,留此何用?倒不如先退兵延州,再谋……”

  “住口!汝等怕死,何必陷我于不义,军命如山,你此等扰乱我军心者,留你何用!”

  “将军,你!”

  “来人,将高永亨拿下,押往延州大狱,等我得胜回朝,再治罪不迟!”

  战事未开,先折一将,徐禧心中又多了几分忧虑,他交给我的任务,我还能完成么?即便我会死,我也要……

  思绪又回到元丰4年,宋神宗任命徐禧为督造,负责永乐城的修筑;临别前,王安石夜访徐府,在烛光下,这位叱咤风云的宰相此刻显得有些落寞,眼中泛着不舍的光芒。

  “此番前去修筑永乐城寨,意义重大,德占要多加保重!”

  “恩师教导,吾时刻铭记于心,为国家出力,虽死无憾!”

  “恩,永乐地处边境,受西夏侵扰已久,此次修筑城寨,西夏必会率大军来犯。他们虽刚败于我们,但并未伤及元气,短暂休整后必会来势汹汹,如果你们退防,那延州不保,门户大开,百姓将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所以,你只能胜,不能败!城在人在!”

  “城丢人亡!”

  “将军,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给将军的。”

  “哦?拿过来我看看!”

  几行娟秀的字体引入眼帘:“徐将军亲启,义军已于昨日将转移的百姓全部安置妥当,请将军放心!”落款是白秋琳。

  徐禧舒了口气,他见过这个女人,知道她是何许人也,有她帮忙,他放心。

  “传我口令,今晚召集还能战斗的将士,明日出城迎敌!”

  这场战斗打的很惨烈,史书上这么记载着:

  西夏军先出动号称“铁鹞子”的骑兵抢渡城东无定河,与北宋军激战于城下旷野。铁鹞军驰骋冲杀,锐不可当,宋军尽被击溃。西夏军主力继围永乐城,截断水源,堵绝馈运,城内北宋军渴死大半,仅十二日城陷。徐禧、李舜举、李稷俱死,高永能战没于阵,城终被攻克。

  几年后,白秋琳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来到永乐,那少年看着这四面环绕的城寨甚是惊讶,直夸此布防之巧妙。白秋琳望着远处农家的屡屡炊烟,若有所思的说:“徐将军,你虽战败,但是西夏也受重创,终与我们议和,此后百姓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四处飘零,义军的后起之辈都会以你做榜样,望你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

  她回过头,看着还在东张西望的少年,微微笑了一笑。

  “蝶舞落樱,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赶路吧!”

  那少年应了一声,二人便消失在城外林间。